01 海水淡化技术市场规模
海水淡化技术是指从水源中去除盐分和杂质,以生产适合饮用和灌溉的淡水的工艺。核心方法包括反渗透(RO)、蒸馏、电渗析(ED)等,在缓解全球干旱地区和沿海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于主要国家而言,市场的驱动因素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匮乏,同时具备充足的自然和财政资源来开展能源密集型且成本高昂的海水淡化项目。在全球范围内,该市场持续增长,更多新项目获批建设,且每个项目的海水淡化厂产能都在提升。海水淡化技术正快速发展,以填补可用淡水与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缺口。
COVID-19 对全球海水淡化技术市场造成了负面影响。由于服务和技术的供应链中断,以及社交距离规范对相关活动的阻碍,许多终端用户行业的增长及消费受到抑制。此外,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是海水淡化技术的主要制造和部署国家。但为遏制病毒传播,这些国家经历了不同范围和全国性的住宅、商业和工业运营停摆,导致海水淡化技术需求下降。
02 海水淡化技术市场趋势
技术创新发展加上政府支持有望创造可观机遇
目前,海湾国家的海水淡化主要采用能源密集型的蒸发工艺,且完全依赖化石燃料。以过滤为基础的反渗透(RO)技术被认为是可靠且能源消耗较低的方法,但该工艺所需压力的电力供应仍主要依赖化石燃料发电。为解决这一问题,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举措,支持先进技术研发,以实现海水淡化的可持续高效运行,并保障清洁用水供应。
全球脱碳目标加快了各国的技术投资步伐。传统上依赖碳氢化合物满足能源需求的中东地区,正大力推行更可持续的实践方式,且这一行动得到了多国政府的高度协作支持。例如,2023 年 3 月,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与国际金融公司(IFC)签署咨询协议,支持埃及规划和实施公私合作(PPP)海水淡化项目。根据该协议,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正与埃及主权基金(TSFE)及埃及政府合作,旨在增加该国的供水,特别是来自可持续和非传统水源的供水。
03 海水淡化技术市场增长因素
混合海水淡化技术提供高品质水,推动市场增长
混合式海水淡化系统是一种前沿方案,能有效满足用水需求并提升海水淡化厂的可持续性。它通过结合两种或多种海水淡化技术,集各家之长。
部分混合系统采用热法蒸馏与膜法淡化相结合的方式,或其他涉及热法的创新技术。在混合式多级闪蒸(MSF)/反渗透(RO)海水淡化工艺中,海水RO系统与新建或现有的热电联产海水淡化厂相结合,带来诸多优势,包括延长RO膜寿命。
凭借良好的运行灵活性、供水匹配能力及更低的能耗,混合配置在近几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已开发出多种混合系统,如热蒸馏/膜法混合系统和海水淡化/发电联产系统。例如,在沙特阿拉伯的拉斯海尔(Ras Al-Khair)、阿联酋的富查伊拉(Fujairah)Ⅰ期和Ⅱ期以及科威特的祖尔(Az-Zour) 等大型海水淡化及发电厂中应用的反渗透-多级闪蒸(RO-MSF) 和反渗透-多效蒸馏(RO-MED) 技术,已充分证明了混合系统在大规模应用上的可行性。此外,这些项目所在地也通过采用此类先进技术,实现了显著的能效提升,并降低了整个淡化过程的生产成本。
用水需求增长与淡水短缺推动海水淡化需求上升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全球用水需求持续增加,而在半干旱地区、沿海及岛屿地区,由于自然资源需求增长和气候变化影响,淡水资源日益稀缺。根据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UN OCHA)的数据,全球年取水量超过 4 万亿立方米,超过 25% 的世界人口面临淡水短缺问题。
人口增长和消费模式变化导致水资源需求增加,加剧了全球水资源短缺。预计到 2050 年,全球人口将超过 93 亿,这将导致城市面积扩大,对卫生、能源、食品及其他需用水生产和配送的商品与服务的需求也会增加。根据联合国《2021 年世界水发展报告》,海水淡化被列为在灌溉领域提供额外淡水来源的技术选择之一,尤其在水资源紧张的沿海地区,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下,海水淡化是具有成本效益的方案。根据国际脱盐协会(IDA)近期报告,截至 2020 年 2 月,已建成或签约待建的海水淡化厂近 2.1 万座。全球已安装的淡水产能和累计淡水产量分别为 9720 万立方米 / 日和 1.149 亿立方米 / 日(即 1149 亿升 / 日)。
04 限制因素
高投资成本与环境影响阻碍市场增长
海水淡化技术在生产淡水过程中消耗大量能源,能源成本在海水淡化厂的成本中占主导地位。大多数能源需求依赖化石燃料,这加剧了气候变化并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此外,场地特定因素也对最终成本产生重大影响,包括原水运输、淡水输送至终端用户、浓盐水处理以及工厂规模等。因此,海水淡化的经济可行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能源可得性和成本,这最终会影响海水淡化厂的运营和维护。据统计,全球海水淡化过程年均能耗约75太瓦时(TWh),占全球总能耗的0.4%以上,碳排放达7600万吨/年。随着投产工厂数量的增加,预计到2040年,年碳排放量将攀升至2.18亿吨。
海水淡化厂排放的浓盐水含盐度极高,且排放温度较高,还含有微量其他有害化学物质和重金属。这些排放废物会降低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抑制水生生物生长,减少生物多样性。根据美国加州州立水资源控制委员会的估算,加州沿海的海水淡化电厂每年约导致 700 亿海洋生物和鱼苗死亡。
05 淡化技术市场细分分析
按技术类型分析
反渗透(RO)凭借其先进性与高能效成为市场主导
按技术类型划分,市场可分为多级闪蒸(MSF)、多效蒸馏(MED)、反渗透(RO)、电渗析(ED)、纳滤(NF)及其他。
反渗透技术在市场中占据主导份额,因为它是最先进、最高效的海水淡化技术之一。与其他所有技术相比,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少 4.5 倍。反渗透膜具有良好的化学和生物稳定性、高脱盐率、低功耗、低工作压力和长使用寿命等优势,单膜脱盐率可达 99.6%。
在反渗透技术进入海水淡化技术市场之前,多级闪蒸(MSF)曾是全球海水淡化领域的主力。当其利用余热进行蒸馏时,运行成本较低,且拥有较高的造水比(GOR)。在一些低收入国家,由于反渗透工艺前的海水预处理成本高昂,多级闪蒸至今仍是最普遍的方法。
按水源分析
海水因沿海地区易得性占据主导份额
按水源划分,市场可分为海水、苦咸水、河水及其他水源。
海水是海水淡化技术最大的应用水源,几乎是取之不尽的淡化原料。海水淡化系统只需依赖海洋或海水,而其他水源则严重依赖降雨或降雪等不可控自然因素。即使在干旱时期,通过海水淡化也能保障充足的淡水供应,这使其成为广受青睐的淡化水源。
苦咸水在全球市场中占比仅次于海水。多项研究表明,与海水淡化相比,从苦咸水中生产淡水的产率更高、单位能耗更低,且排入环境的浓盐水流量更少。但苦咸地下水常蕴藏在淡水含水层之下,开采地点受限且提水能耗可能高于直接抽取海水。加之其进水含盐量(TDS)较低但产生的浓缩液处置难度较大,使得海水淡化在综合能源需求方面仍具优势。
按终端用户分析
全球特大城市扩张推动市政领域占据主导份额
按终端用户划分,市场可分为市政、工业和发电。
市政部门占据市场主导份额,因为市政供水系统是大多数人口的用水供应商,并由政府负责保障水质安全。全球特大城市的持续扩张,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源污染问题的加剧,导致对安全饮用水的需求增加,这也推动了市政领域的增长。
工业领域是仅次于市政的第二大主导领域,这主要归因于采矿、制造和化工等多个工业部门对水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以满足蒸汽处理、冷却等关键功能需求。能源回收装置和改良膜材料等海水淡化技术的进步,正使海水淡化更具能源效率和成本效益。
06 区域分析
本报告市场地理覆盖范围包括北美、欧洲、亚太、拉美以及中东及非洲地区。
在全球范围内,中东和非洲地区主导着海水淡化市场,拥有全球最大的已安装产能。该地区气候干旱,降雨量稀少,导致蒸发率高且水资源短缺。此外,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使得淡水供需失衡,海水淡化成为该地区满足用水需求的主要技术。海湾合作委员会(GCC)国家绝大多数依赖海水淡化来保障其供水。2023 年 12 月,GS Inima 及其合作伙伴阿布扎比国家能源公司(TAQA)签署了阿布扎比酋长国舒维赫 4 号反渗透独立水厂项目(S4 RO)的购水协议(WPA)。该项目将采用低碳反渗透技术,日产饮用水 7000 万加仑(约合 31.8225 万立方米/日)。
亚太地区是全球第二大区域市场。过去十年启动的大量项目已在近年陆续投运。此外,多个采用先进技术的新项目正在开发和筹备中。例如,2024年2月,香港将军澳海水淡化厂正式投入运营,这是香港首个采用反渗透技术的海水化淡厂。
北美海水淡化技术市场的增长得益于先进海水淡化技术的采用率不断提高,同时多项利好政策和项目的强力推动,这些举措刺激了对海水淡化基础设施的投资。为支撑大都市圈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海水淡化正成为保障其供水安全的重要途径。
在欧洲,通过海水淡化获取的淡水占比虽小,但海水淡化仍是蓝色经济中增长迅速的领域之一,欧洲现有超过 2300 个海水淡化装置,每日淡化水产量超过 920 万立方米,占全球总产能的 10%。在该地区,约 1200 座工厂的年产能达 23.7 亿立方米,占欧盟总淡化产能的 82% 以上。
在拉丁美洲,秘鲁、墨西哥和智利引领着区域市场,淡化水主要用于农业、工业及市政供水。
07 主要市场参与者
主要市场参与者正在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
全球海水淡化技术市场格局高度分散,众多大型及中型区域厂商在价值链各环节运营,在本地及国家层面提供广泛的产品与服务。众多公司在不同国家积极运营,以满足客户的特定需求。
通用电气(GE)凭借其广泛的产品组合、强大的品牌价值和持续的技术研发,有望占据显著的市场份额。此外,该公司还通过与各地本土伙伴的战略合作,加强销售、分销和营销渠道,以扩大其产品的全球覆盖范围。
核心淡化技术公司清单:
Ampac USA (美国)
General Electric (通用电气) (美国)
DuPont (杜邦) (美国)
BWT Holding GmbH (倍世) (奥地利)
Aquatech (美国)
Genesis Water Technologies (美国)
Lenntech (荷兰)
IDE Technologies (以色列)
Acciona (安迅能)(西班牙)
Biwater Holdings Limited (英国)
主要行业动态:
2024年5月 - 巴利阿里群岛水与环境质量局与由ACCIONA和 Aqualia 组成的联合体签署协议,由该联合体在未来四年内负责伊维萨岛三座海水淡化厂的运营、维护和养护工作。合同价值 1527 万美元,涵盖Santa Eulària和San Antonio海水淡化厂以及伊维萨镇海水淡化厂及其配套系统的管理。
2023年1月 - 全球水处理解决方案领导者 IDE Technologies 宣布在迪拜开设新的区域办事处。此举旨在扩大其在中东及非洲地区的影响力,为当地工业和市政部门提供全方位水处理解决方案。这一举措有助于 IDE 为有需要的地区提供海水淡化厂、终端水处理解决方案、水资源回收和净化服务。
2022年6月 - IDE Technologies宣布,将负责巴西一座大型海水反渗透淡化厂的设计、工程与设备供应,为该地区提供全新的可持续供水方案。这座位于福塔莱萨(Fortaleza)的淡化厂将成为巴西首座由IDE设计的大型海水淡化厂。
2024年2月 - 西澳大利亚州水利公司已选定安迅能牵头的联合体,负责珀斯未来阿尔基莫斯海水淡化厂(ASDP)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工作,为期十年。该厂一期产能为 15 万立方米 / 日,二期设计预留同等规模(15万立方米/日)的扩容能力。
2020年10月 - Acciona推出并启用了 LEAD(“海水淡化领先实验加速器”)。该技术融合了先进数据分析、物联网、机器学习和决策支持系统等数字创新策略,并已在西班牙穆尔西亚的圣佩德罗德尔皮纳塔尔二期海水淡化厂部署应用。
特别声明:百盛水工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作者注明百盛水工业的内容为浙江百盛水工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原创,转载需获授权。